浅谈肖邦的《离别曲》——为什么我们要听 classical?

  classical(古典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就是指西方中世纪开始,在欧洲古典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乐曲。历史上的古典乐坛大师多得数不胜数,比如莫扎特、海顿、贝多芬、肖邦、巴赫等等,他们呕心沥血,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珍贵的作品是乐坛上的耀眼明星,到了现代仍然可以满足人对优雅生活的需求。但是,也有不少人觉得古典乐晦涩难懂,十分无聊,听着听着甚至会困。那么,笔者就以肖邦的《离别曲》讲起,谈谈为什么人要学会听古典。当你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打开下面的音频,也许你也会有和笔者不一样的感受。

  许多人之所以觉得古典乐无聊,是因为他们觉得听不懂。而听不懂,又是因为缺乏一些乐理知识且对西方音乐是不够了解(虽然笔者也是啥也不懂)。打个比方,听古典乐好像读一部名著,你需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通晓整首曲子中用到的各种手法,然后到最深层次的听懂旋律,这样才能明白作曲者到底在用他的作品讲述什么。这个步骤是非常难的,尤其是第三步,这一步因人而异,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来说做到前两步就不会觉得无聊了,因为你已经会觉得这首曲子很精巧。要做到前两步,就已经需要一定的乐理和历史储备,当你在完成这两步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进行文化的自我沉淀了,随着了解的进一步深入,你会开始觉得你的人生开始有情操和深度。

  笔者首推这一首,是因为笔者认为这首曲子处理的精妙之处比较容易看出,而且其中的感情和美感来源也比较容易明晰。首先看技巧,最明显的一处就是这首练习曲休止符用的出神入化。休止符在一首乐曲里是一种停顿,仿佛一个故事讲完了一句话,停顿一下,又是下一句话,有种娓娓道来的效果。再有,休止符的合理运用与绘画中的留白类似,给欣赏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肖邦的很多曲子都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在这首曲子中肖邦的遐想空间发挥的就可谓淋漓尽致。

  下面再来讲一讲这首曲子的来源。据说这首曲子用来与他年轻时喜欢的一个女孩告别。他在19岁时恋上了一位很有声乐天才的姑娘,但是因为他天性羞怯未能表露心迹,当他准备离开祖国的时候,他以这首曲子向姑娘做了告别。当你静静地聆听这段旋律,你会发现它的开头低沉而梦幻,并没有十分热烈的感情,那种腼腆和含蓄在这里一展无遗。然而在和弦的地方仍然有情感的一小段爆发式倾吐,但也只有一小段便及时收住,又转回了之前的低喃。这种收放有度也是肖邦作品的常见特点,使得作品得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相比于那些悲伤过度的离别作品,这部作品也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那就是说,离别也可以不加悲泣或者大肆的悲情渲染,或许一曲深情的低吟也是一种更美而悠远的表达。由此,classical的第二个作用也产生了,它可以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另一种美,这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的,而是经过反复品味之后才能收获的美学享受。这种享受是悠远的,仿佛读一本经典,每重温一次甚至还会有新的发现。

  由于笔者乐理水平也很有限,笔者不能再更为深入的讲述自己对这首曲子的理解。但是,笔者切身体会,这首曲子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下听的感觉会完全不同。当你生活忙忙碌碌不得安定的时候,听这首曲子会觉得很不耐烦;只有当你回归安定的时候,才能真实的感受到它的感情,才能愿意深入进去和肖邦进行跨时空的对话。到这里,classical的第三个作用就出现了——如果你发现你听古典乐觉得烦躁,那你就要小心了,也许你现在需要一个静下来的过程,避免自己的精神能量在浮躁中被无形内耗。

  但无论怎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古典也只是其中一种而已。最重要的还是能有一套沉淀自我的方式。如果你现在觉得自己的生活缺乏宁静,或者缺乏高雅的体验,那么classical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兴许,它会成为和你相伴一生的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