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又华贵,华丽又深情———第一次肖邦专场上的一点随想

  在众多的古典钢琴家里,肖邦是唯一一个满足了我对浪漫的美感、炫技的快感和情感的饱满并存的需求的音乐家。这个来自波兰华沙的音乐诗人,瘦弱的身躯里饱含着一种叫做爱的能量,无论是对音乐,还是对他那沦陷的故土。

  尽管傅聪先生曾经把肖邦比作李后主,但我还是更愿意称他为李白和杜甫的合体。他那华丽又富于遐想空间的浪漫(幻想即兴曲),不得不让人想起李白笔下的天姥山;而他对祖国热烈而深沉的爱,又不得不让人想起杜甫的沉郁顿挫(b小调奏鸣曲)。他忧郁又浪漫,但私以为比起李后主,他更多了一种激愤。这些感情统统被他融进他的作品里———当你在他的革命练习曲里狂热跑音阶,在蝴蝶练习曲里跳来跳去,在黑键练习曲里享受珠帘一样的流畅感的时候,你还记得这些曲子其实都是练习曲吗?当巴赫的复调成为一眼可辨的标志时,肖邦的复调被悄悄藏在了深处;他独创的夜曲仿佛他内心的呢喃,在不为人知处倾诉着他自己的浪漫和情怀。

  可以说,他把钢琴的灵魂挖掘到了极致。有人讲,弹李斯特的曲子可以坚持四十分钟而毫无疲惫感,肖邦的曲子也可以弹四十分钟,但弹完已是精疲力竭。我觉得,这是因为肖邦的曲子在技术的基础上让演奏者把整颗心交给了一双手,又由一双手交给了琴键,一曲下来,整个人已经全部掏空交给了旋律。

  虽然我学艺不精,以至于只能退居肖邦的忠实听众,但我一直认为钢琴演奏是多位一体,是旋律、手与身体动作的组合体,只有做到全方位才能传达出作品所想表达的一切。前几年有人吐槽,中国的钢琴演奏者太重技巧以至于音乐失掉了该有的情感。现在虽然这个问题还有残留,但我觉得已经开始改善。终场之后的两首buff 是演奏者临时起意,第二首是舒伯特的即兴曲,据演奏者所言是他在演奏b小调奏鸣曲时无意中想起来的。说老实话,音乐会的节目单都未必有人在意,听众们在意的是演奏本身,许多钢琴大师的错音甚至还被留成经典。心到重于一切,但不得不感叹,中国能像傅聪先生那样用自己文化升华别人音乐的钢琴家确实还是太少。音乐这东西虽然是动态的,但是创作者和演奏者却需要静下心来,像读诗一样去读音乐。

  现场不准拍照,于是只好用我最喜欢的幻想即兴曲来纪念我最爱的钢琴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这首曲子能从我的手指下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