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的回忆

(这不是一次DJ,只是一次对自己曾经的回忆罢了)

  这首老歌第一次听是幼儿园时在家里的老mp3上,那个时候闲时多,mp3上的播放列表听的都能背的下来;还有家里破旧的小笔记本上许多做的并不精致却非常有趣的经典老歌的flash 动画,由此我便对老歌情有独钟,那时也只是为了好听,仅此而已。

  后来上了学,刚入学时和其他孩子一样没啥追求,做完作业就玩耍睡觉。原以为自己以后会一直这样无欲无求的继续人生,然而在老师的指点之下我和父母才发现原来外面还有充满强者的更大世界。于是新的征程就这样一点点开始,从石景山来到了海淀,从一个平凡的小学来到了附中,后来又从附中来到了清华。每一个走出去的阶段,都是用努力和挣扎换来的。其实回顾一下自己走过的路,我的经历可以用“弯道超车”来概括。不知是什么原因,我总会遇到各种机遇被推进那个最强大的集体,然后理所当然的变成了里面最菜的菜狗,没有大佬的基础,没有大佬的背景,我所有的只有一种打不倒的小强特质。当身边的人羡慕我成功“跳槽”的时候,只有我和父母知道跳到更强大的集体意味着什么,我要努力追上身边的人,还要承受刚来时不可避免的压力,还有落后的痛苦。也正因为如此,我从不接受任何正统的科班训练,不用那些标准学霸的学习方法——野路子的人嘛,自然就要用野办法。然而,野办法的难处在于没有经验,试错的代价,再加上叛逆期的作祟,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基本上也在一次次彷徨和侥幸活命中过完了。这几年中,我几乎没有再去听喜欢的歌,也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做了什么,也没有什么回忆,仿佛浑浑噩噩的过了几年。尽管如此,大约音乐已经把灵魂的种子种在了心里,只等着遇到机会,其实那些听过的歌,我一首都不会忘记。

  再一次听到《敖包相会》,是高二的教师节邹老师唱给我们听的。其实不得不说,高中是我中学时代最快乐的时光。可能是我也长大了,开始学习像大人一样思考了,于是总能从和老师的交流中收获一些超越书本知识的东西。

  其实我这个人有点怪,我对形式主义恨之入骨,尽管高考种种施压,我也从来不做总结模板,不整理错题,不写复习笔记,迫于peer pressure而勉勉强强写的一点素材整理或者答题要点考试前也从来不看;我对套路一直抱着嘲讽,找老师答疑也总是提一些奇怪的问题,或者我自己的什么奇思妙想,从来不问如何答题;我对考题不屑一顾,甚至于高三时候老师一遍遍强调数学不要刷难题,不要刷难题,然后大家都去忙着研究北京考题的时候,我还在全国卷、江苏卷和浙江卷里浪费时间寻找难题的快感;相比于其他人的认清现实,我总是有各种不理解,甚至于高三期中刚过,大家都在埋头总结的时候,我居然在点对点谈话上公然向老师质问学习有什么用;仿佛我人在考试体系里,心却早已不属于这片领域。我不愿意做我认为没有价值的事,不喜欢服从所谓的体制,尽管这在后来的高考上给了我一个大大的巴掌,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这样自由不羁的性格以及我的野路子经历给我带来的常常是迷茫和恐慌。因为我的节奏与方法和所有人都不一样,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情我几乎一件也没有做过,又或者我做的事情从来就没人做过,我时常会处于一种没有底的虚空状态,不知道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或许是因为,我一边有着想要自由和与众不同的心,一边又害怕成为另类和焦点,于是总是不经意间把自己推向矛盾的深坑。那时我没敢把这种矛盾直接讲给老师,因为我仍然害怕自己会变成同学中的另类。

  然而,实际上在每次答疑的时候我的问题里总还是会多少带有一点旁敲侧击的成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相当于某种试探。在老师的回答中,我一方面开始相信我的奇思妙想是被鼓励和接受的,自由的思想也是可以有光明的未来的;另一方面我也开始明白,学会接受现实不是放弃自我的表现,而是一种强者生存的智慧,以及强者用来实现理想的手段。

  同时,尽管考试有时候让我反感,但老师们的一些教学的思想也给了我很多启发,也培养了很多能力。比如,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读论语和红楼梦相关的文章,以及教我们如何写出一篇内容、思想和逻辑并存的作文。这训练了我阅读文献的能力,也教会了我如何批判的思考世界,这些训练让我在大学的写沟课上占尽优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写成一篇有深度的文章,并且让我到现在还能在内卷之余保持对周围世界的思考;英语课上老师让我们读英文书,做各种各样的pre,这让我在大学里可以在没稿的情况下对着自己临时赶出的ppt上仍然可以清晰流利的信口开河;数学课上尽管我对那些所谓的答题模板嗤之以鼻,然而那种“抓住最本质的东西”这一思考方式直到现在在数分课上我仍在使用,并且让我有了很多对数学的价值与美的深层认识;物理课上老师对我各种奇怪问题的包容和鼓励让我一直保持着对新问题的热情,并且敢于自己创造(正是这种奇怪的自创能力让我在高联的赛场上摸鱼的时候成功的在二试里骗到了八九十分,让我得意了很长时间),而且尽管在大学里我什么都是一知半解,但仍然可以凭借着好奇心和猜测的勇气和很多大佬成为了朋友。

  这大概也是我总是喜欢回忆高中生活的原因。这是一个奇怪的阶段,在这之前,我也遇到过很多优秀的老师,但我那时却不会思考,对于未来也没有多么清晰的认识,也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因此大多数老师并没有让我受到什么影响,学习生活也没有什么特别,每天的日子就像灰色的白开水,现在能记起的也不过是几次考砸挨了批评掉了金豆;从高中开始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老师们的教诲背后藏着怎样的智慧,并且开始自己为自己争取未来,因而虽然实际上高中除了学习仍然啥也没做(退出高研实验室简直是千古之恨,不然我现在或许也是个技术咖了!),但我在这种生活里收获了我最想追寻的思想,做了我一直想做的疯狂的事情(比如在高联二试突发奇想,亦或是在高考砸掉之后破釜沉舟去考强基而公然以刚刚搭线的成绩拒绝北大的电话…)。这样的生活其实就像老歌一样,每一次回放都能让你会心一笑。

  到了大学里,真正的自由开始了,我也重新开始听我爱的音乐,甚至开始一点点的重新鉴赏它们。可能是自己也有了些阅历的缘故,现在在听这些老歌我也开始有些感触了,甚至会因为一两首歌而蚌埠住。转念一想,那个在老歌的旋律里长大的小孩离我已有将近十五年,而当年老师给我们唱起这首歌的情景也已经过去两三年了。而那个听歌的小孩也从懵懂、迷茫成长为了开始为自己追梦的青年。

  岁月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它能让一个人成长,也能让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忘掉没有意义的一切,只留下那些会影响一生的回忆。或许,这就是时间的力量吧。